时间: 2021-01-12 12:12:17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继延期上市、罚款之后,最近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又对阿里巴巴涉嫌垄断行为正式立案调查,而互联网巨头头顶的乌云始终挥散不去,而资本市场相关概念股票也如惊弓之鸟,有崩盘之势。财经姝婷说是有良知的自媒体,说事尽量客观公正,不落井下石。今天我们来聊聊,国家约谈背后的深意以及互联网企业未来的命运。
相对于多年前阿里巴巴趾高气昂的让市场监管总局进驻自己的公司,如今,阿里巴巴态度很诚恳,或者说是彻底怂了。的确,政府不是被你吓大的,一家企业就是在强大还能大的过一个国家吗?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于互联网巨头史上最严厉的监管整顿时代到来
之前市场监管总局对于阿里、腾讯、顺丰的三起收购案,一并进行了处罚。每家罚了50万,有各打50大板的意思。不过因为阿里系在互联网商业和金融方面的份额最大,自然受到了舆论更多的"照顾"。
其实只要关注最近国家的一些反垄断的动作我们不难发现,这次对互联网巨头的打击和之前对P2P的围剿性质上有根本区别。监管层对于P2P的态度,没有针对特定的个体,而是否定整个行业,一举团灭,说白了,谁对谁错都不重要,各位都是垃圾。而对于互联网巨头,态度则是点名道姓,我就是针对你们,是因为你们是我的孩子,是中国经济的左膀右臂。
打是亲骂是爱在这次强监管和有限处罚的动作中体现的淋漓尽致,所以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的指出,管你才是认可的表现。相比之前的互联网金融,政府不给你立规矩,最后把你一锅端。
现在这一轮反垄断,一顿操作这时候,人民日报马上发文跟进,说是并不意味着国家对平台经济鼓励支持的态度有所感,改变恰恰是为了更好规范和发展平台经济,引导促进其健康发展,以期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更大贡献。这种态度很微妙,大家可以去体会体会。
互联网巨头内卷以后恐难再见到
过去四年,我们见到的最精彩的商战无非是互联网巨头的风生水起和他们之间的激烈交锋,从出行到购物再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各个派系之间为了获得资源可以说是进行了一番艰苦的鏖战,如果之前它们是抢走传统经济的蛋糕,提升整个行业的效率,把整个经济的蛋糕做大,那么,互联网经济的存在是有意义的。但是最近一两年它们更多的是在瓜分存量蛋糕,这对就业和产业生态起的更多的是有负面影响了。内卷不仅不可能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反而会带来更多的浪费和不确定。
不过互联网经济就会停下来吗?也不会。
阿里腾讯、美团这种超级商业平台对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作用这点无可非议,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以前的黑心的士没有了,因为的士行业从一个垄断行业变成了竞争的行业,而且互联网定位技术让价格变得更透明。但是当它们的市场话语权已经超出了纯粹的企业范畴,或者说他们都掌握了很大一部分的市场规则,定价权和资源分配权的时候。它们的作用就要被重新定义,尤其是监管的速度追不上扩张的速度时,就容易出现问题,而这一轮强监管就是要划清自由市场和垄断的边界。
如今,互联网数字经济已经成为中国庞大的经济体系的一部分。反垄断不是为了要灭掉它,而且要保障这套系统的运行安全才是国家的最终目的。
适可而止,见好就收才是中国人的处事哲学
试问马云没赚够钱吗?我想他赚的钱几辈子都用不完,不仅钱用不完,他的触角几乎已经渗透到了中国产业经济的各个方面。此时,他还要到股市上去割韭菜,去劫贫济富,这是不是有些太贪心?月满则亏,水满则溢,光考虑自己和少部分人的金钱利益,而不顾全社会的整体利益,迟早是要出问题的。
说到底以后经济安全是第一位,任你有多大的能耐,如果能扩大就业,促进产业升级,政府还会放开手脚让你干。但若是要涉及到基本的产业,民生、金融、物价秩序,对不起,你得按照政府的要求来,别动歪脑子。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