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1-02-07 08:31:11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以农村电商的名义,撬动中国之乡村振兴
说起农村电商,前些年这个概念曾经一度很火,包括阿里、京东、联想在内的各路资本都曾经砸过不少钱,尤其是阿里还专门搞了个“村淘”。只是时过境迁,现在基本上都偃旗息鼓了。
笔者自2000年就开始关注和研究农资连锁,农村电商大火之时也曾写过数篇文章做过相关分析,并得出结论“他们的路子都不对,一定会失败”,现在来看也算是“神断”——这种结论其实很好下,不是成功就是失败呗。
今天,咱们这里就简单分析一下那些曾经的农村电商为什么会失败,以及未来怎么通过新的“农村电商”模式来撬动中国的乡村振兴。
一、曾经的农村电商为什么会失败?
曾经的农村电商之所以会失败,最根本的原因在于,那些搞农村电商的人对于农业、农村、农民缺乏真正的了解,完全以电商的思维去做农村电商。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有些山是小山,是丘陵,是小土坡,而有的山却是大山,甚至是珠穆朗玛峰。你零售电商搞成了,跨个行搞金融也成了,再个跨行搞物流还成了,但不代表你就可以跨一切行,有些行真的不是说跨就那么容易跨的。
城市和农村本身就是两个概念,而中国的农村市场又不是一般的特殊—— 一个没接触过中国农村市场的人,要想搞明白其中的各种门道,恐怕没有个三、五年以上的在基层摸爬滚打,真的是很难。如果你套用城市电商的一些经验来做农村电商——就好比是,想当年在中国来套用苏联模式闹革命,失败是正常的,不失败才是奇迹。
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想的很美好,现实却满地坑。
在他们的想象中,农村市场是个非常巨大的市场,结果现实却是:
他们想做日用消费品,但却发现农村的日用消费品市场是个虽然总储量大但却品位低的贫矿,属于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并且,电商能够崛起的最大武器就是价格便宜,但在农村市场却玩不出什么价格优势来——农村本来就是便宜货、假货的重点市场,再加上基本没有什么门面租金和人力成本的概念,网货没有几样能在价格战中占上风的。
他们想做农业生产资料,但却发现卖农资和医院卖药一样,主要卖的不是产品而是技术。并且,一些农资产品对时效性的要求远不是快递所能解决的——比如,有一种学名叫霜霉病的农作物病害,有些老百姓管它叫“跑马干”,马跑过去的功夫就完蛋了,而快递怎么也得需要几天吧。再加上什么卖化肥得送货到田间地头、卖种子得管给种子现场拌种衣剂、卖农药得提供打药的喷雾器等等线下配套服务需求,以及产品质量损害滞后到电商平台模式的售后根本无法匹配之类的,总之是各种不好玩和玩不转。
他们想做农产品上行,但却发现让只能选择在家种地的人到网上去开网店,实在是有点强人所难。至于让进城务工的农村青年回村去创业开网店,那只能说明这帮人是真的信了马爸爸那句著名而又扯淡的口号——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况且,有多少农产品是能做产地直接到消费者式的电商的?而做产批对接,没有一个系统的体系更是不可能。
他们想……
曾经的农村电商之所以会失败的原因还有很多,这里就不一一细论了。总而言之,如果你只做日用消费品,那就根本不用专门做什么农村电商,纯属脱了裤子放屁。而要做其他的,又都是复杂到他们原先那套传统电商模式根本无法玩得转。所以,最终只能是不了了之。
二、未来的“农村电商”该怎么搞才可能成功,甚至是撬动中国之乡村振兴?
本文的标题之所以说的是“以农村电商的名义”,其实就已经点明了问题的关键:未来有可能会成功的“农村电商”,并不是真正的电商,只是借个“名义”而已。
如果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这种“农村电商”模式,那就是“以大跨度混业经营和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为特点的,覆盖几乎所有全国农村的超大型涉农经济体”,而且这个经济体必须是要主动引入国家资本投资的,必须是要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
1、关于大跨度混业经营
相对于城市而言,农村是地广人稀的,且消费能力不高又竞争激烈,所以搞大跨度混业经营就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只有更多的经营项目,更多的利润来源,才能在竞争中更好的立足,才能有一个更广阔的发展前景。
那么,未来的新“农村电商”模式都可以“混”什么呢?我们下面简要的说几点,供大家参考。
日用消费品——必然要做,但最好不要一上来就什么都做,与其他电商搞全面竞争,而是或直营或联合的专门为农村市场开发产品。通过专门设计在功能、质量、款式等方面做出特色,通过少品模式实现单品上量的规模效应打造价格优势。
注:对于某些产品,应建立线下网点的样品制度。这样不仅更有利于产品销售,同时,海量网点的样品需求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农资产品——不做零售,只做自营批发,从做部分产品的集采开始,然后再逐渐实现全覆盖。同时,整合包括政府在内的各方资源,全力支持线下村级网点开展大田作物的土地托管业务,破解“家家地不多,户户各干各”的小农经营模式所产生的系列问题,助力国家实现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
注:不是总部自己去搞土地托管,而是总部通过资源整合的力量,去支持线下网点搞土地托管。但总部可以依托村级网点的土地托管,发展订单种植、粮食收购等方面的业务。
农产品上行——短期内只做种植业的产批对接业务,且只做信息发布业务,后期视具体情况发展网上交易与其他业务。依托村级网点全面、准确的收集种植信息,并结合国家安全控制要求将信息发布到专用的APP上,批发商和大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权限进行相关信息查询,支持村级网点开展经纪人业务。此项目在运行一段时间后,配合一些其他措施可以做到一定程度的生产与销售预警,从而减小价格剧烈波动所产生的伤农现象。
注:想搞网上交易,首先必须要做的是产品质量标准化体系的建立。平台也可以依托此体系,向超大型农产品批发商等方向开拓业务。
农村金融——依托线下网点与各金融机构进行合作,开展各种金融业务。如与银行合作拉存款、取现、办信用卡,帮保险公司卖车险之类的保险,等等。农村金融市场极其不发达,可开拓的市场空间巨大。
注:金融业务有很多,平台一定要站在农民的立场上严选产品,并在执行过程中一定不能做把存款忽悠成买理财、保险之类的事情。
农村招工——开发专用APP,依托村级网点对企业开展招工业务。APP中必须设置视频面试功能,同时探索网签用工合同功能。这一项目可以有效破解,当前农民找工难和企业招工难的“双难”问题,在两者之间架起互通的桥梁。
注:平台一定要坚决维护农民工的利益,除了严格对招工企业进行把关之外,最好还要建立对农民工的法律援助体系。
农村婚恋——开发专用APP,依托线下网点,开展农村婚介业务。登记征婚信息预收服务费,未通过系统婚配成功且撤掉信息的退还服务费。
注:为防止婚骗,个人征婚信息只能由线下网点对本村人进行登记上传。
农村教育、培训、招生、旅游等等——在某种意义上说,未来的新“农村电商”做的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的电商生态,而是以农村需求为导向的“农村生态”,是要从根本上改变和解决当前我国农村发展中的某些亟需破解的难题。
2、关于线上线下相结合
要想把在农村把电商业务做好,必须要有线下网点的支撑。哪怕是卖衣服,如果有线下网点能帮忙量尺码,甚至是能在网点处看见真正的样品,不说对销量能够起到多大的作用,最起码能有效减少退货问题的发生。更不用说,有的业务如果没有线下网点,根本就无法开展。
所以,在未来的新“农村电商”模式中,线上和线下是相结合的,甚至可以说它更像是一个线下的连锁体系,而不是电商。线上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直接面对农民个人的,而是支撑线下网点开展业务的资源整合体系。
在这种模式下,村级网点都是加盟制的,而负责村级网点开发与日常管理的县级运营中心也同样是加盟的,总部的直属机构只设置到市一级。
3、关于覆盖所有的农村
这里说的覆盖所有的农村,并不是说非要真正达到100%的覆盖所有村庄。而是为了强调覆盖率的重要性。
因为,覆盖率如果不达到一定程度,许多业务的开展可能就很难有决定性的效果。比如,农产品的产批对接业务,如果你不能把相当程度的种植信息统计上来,那么这样的信息对于批发商来说其价值就大打折扣。
在实际操作中,这种全覆盖模式的网点建设如果想要快速达成,其实并不困难,只要能先搞定县级运营中心的加盟,村级网点的开发完成最多也就是两三个月的时间。而县级运营中心的加盟,只要方向和方法对路,一个地级市最多也就是一个月的时间就能完成。
在线下网点上,真正考验这种模式的关键是,如何对数量如此巨大的网点进行有效的能力改造与运营管理。毕竟经营这些网点的都是村里人,他们的思想与能力是否能达到整体体系的要求,这个不是能够在网点开发过程中进行考核的,而是必须要学习毛主席的革命队伍改造策略的——来的我都要,进来了之后再改造。
同时,面对这种海量网点的运营管理,也一定是不能完全按照传统企业的金字塔式层级管理模式的。因为,管员工和管加盟网点完全是两回事。所以,也必须要进行一系列的相关创新才行。
4、关于主动引入国家资本与承担社会责任
按照上面这种模式所建立的新“农村电商”,其性质与影响已经超越了一般的企业性质与影响,在某些方面已经与国家的农业和农村发展紧密的捆绑在了一起,所以主动引进国家资本就是一种必然,更多的承担社会责任而不是一切唯利是图也就是一种必然。
搞企业,赚钱是根本,也是天经地义。但,如果一个企业,能够将自己的赚钱发展与国家的民富国强结合在一切,那就是善莫大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许决定这一模式成败的最根源的东西,不是眼睛盯着赢利与否,而是内心是否有情怀与使命。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