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因为创业方向的缘故,开始重新研究抖音。17年我在深圳的时候,应该说是看着抖音一步步起来的,见证了它指数级的成长,从刚开始的一个热门视频才几万赞,到后面同样的视频,几十万赞,上百万赞,就在那短短一年发生了。
因为之前自己做过公众号这一类的自媒体,所以很清楚第一步就是账号定位,这点非常的重要。
考虑到自己不太想露脸,然后就做了一个书法号,第一个视频播放量有限,因为本身自己就是做互联网运营的,摸索了一阵以后,明白了抖音它的算法其实和今日头条很像,基本逻辑是播放越多,推荐越多,类似于马太效应,内容好,给你的流量会越多。所以第二条视频我就花了几十块钱刷了一点量,没想到马上就给了很多推荐,这个视频达到了11W的播放量。
那时候平台规则还不太严,像这样的原创,我看了一下书法这个领域几乎没人,而且当时我是借用一些影视作品的经典文案,现在看这种文案号俨然形成了一个类目,很多文案号,大家都会去看。这就跟以前大家爱看名言警句一样,只是现在变成了视频的形式,加上了声光电,让你感光上更立体,体验更好,其实大家阅读好内容的形式没变,只是阅读的形式变了。
关于算法的规则其实是我一开始做头条号,那时候因为头条上面UGC内容很少,所以平台默认鼓励你搬运,现在其实还是可以搬运,只是非原创给的钱很少了,我应该是末尾进去的,当时搬运了两个月,几百条视频,涨了5W粉,最高的那条视频600多万的播放量,慢慢的就摸索出规律来了。内容是一方面,不断的产出也更重要。
如果把平台看成一家公司,所有的up主都是员工,勤奋(产出高)而且完成工作(内容好)的员工,公司肯定会给更多的工资(分成)和资源(推荐),道理是很简单的。
主要拼的还是坚持,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我当时通过这样作弊的方式涨了几百抖音粉以后,因为自己刷抖音上瘾的问题,就主动进行了物理隔绝,把抖音和今日头条卸载了,我知道头条和抖音都是一个机会,但是我自己刷得停不下来,这种感觉非常的不好。因为不想成为信息茧房里的虫儿,我三年多没刷过抖音,包括朋友圈,我也是关了六年多了。
合伙人说我是信息流里面的一股清流。
我做了这两个举动以后,不仅没有对我生活造成任何影响,反而让我更专注于自己的目标,有更多的时间花在自己想做的事情身上,而不是一天看这个干啥,那个干啥。但是最近因为要做抖音,我又下载了抖音,抖音的算法真的很强,我又刷上瘾了,每天大量的时间花在了刷抖音上,本来想研究它,结果我发现我又再一次的被开始淹没在信息流里面,不断的接收着碎片化的内容,而且这次我还有了一个合理化的理由,研究抖音运营,然后更是心里没有一丝负罪感和内疚。
现在我应该调整一下,减少刷抖音的时间,把时间投入到研究抖音的规则和抖音运营方法论上面,然后快速的投入实践,在实践中不断的改进,这才是一个良好的开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