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07-29 15:39:29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作为一个互联网时代催生的岗位,关于“运营是什么”的讨论一直没有断过,各方观点在不断碰撞、演变。
这一次,老黄也给了新的定义,他认为“运营”不应再被看作是一种“岗位”或者一种“职能”,而应该是一种能力,一种“通过互联网获取流量,实现商业变现的能力”。
就像工程师的编程能力、设计师的PS制图能力一样,互联网运营能力是所有人都可以习得的能力,区别是运营从业人员靠它吃饭,其他人可以当成兴趣爱好。
互联网运营能力,除了用在企业经营,还可以用来进行“自我经营”,在当前越来越“内卷”的时代背景下,构建属于自己的“流量-管道-变现”闭环,让自己也能赚点小钱。
而要想更好的构建这条“流量-变现”闭环,下面2个公式就如果能理解透彻,将会事半功倍。
1、商业价值公式
商业价值**=(拥有的用户数量*单用户价值)-流量营销成本-交付供给成本**
商业价值公式是老黄自创的公式。它从全局的角度,把一家公司通过流量进行变现时要关注哪些方面讲清楚了。
无论是不是运营从业人员,都可以从中了解到,在搭建“流量-变形”路径时,第一要关心的不只是流量(用户数量),还有“单用户价值”,而这跟要卖什么产品有关。
其次要关心的,则是要付出多少成本:
流量营销成本(花了多少时间/金钱/人力去搞流量)
交付供给成本(为了把东西卖出去花了多少时间/金钱/人力)。
2、流量价值公式
流量价值=DAU日活×用户停留时长×流量可交易系数
商业价值公式让我们弄清楚要重点关注哪些方面,而流量价值公式是用来判断流量质量好坏的。
注意,跟商业价值公式不同,流量价值公式是不能代入数值进行计算的,公式中的乘号X仅仅代表这几个因素之间的关系是“任何一个做的不好,就会连累整体价值”,而不是“一个做得好就可以抵消其他的不好”。
DAU日活、用户停留时长不解释。流量可交易系数,代表在用户愿意交易的可能性高低(用户想不想花钱,愿不愿意想买东西),这跟流量变现的场景、要卖的产品属性有关
变现场景:距离交易是近、还是远(用户当下更想花钱、还是更新看?)。在变现场景更近的情况下,要做好变现,关键点是这3点:“抓住注意力+建立信任+激励行动”。
产品属性:要卖的产品决策成本低、还是高?用户要花时间去感受、思考吗?是满足用户情感需求,还是功能需求?
在了解以上信息后,我们就可以考虑怎么跑通自己的“流量-变现”闭环了。这里附上书中提供的不同转化成交场景的执行环节和要点:
对于运营从业者而言,要想在“运营”这条路上有更好的职业发展,书中还通过了不少有价值的心法和思维模型,这里选3个对我比较有启发的来说说
如果在有人问你“运营是做什么的”?先别急着说上面提到的“运营是一种能力”,最好是先弄清楚他问的是“宏观运营”,还是“微观运营”:
宏观运营,是”对公司/组织这样的系统的经营和管理,要采取措施对系统中的要素、连接进行引导或干预,以实现某些功能或目标“。
微观运营,是“通过人工或系统的手段进行干预,让用户和产品产生连接和联系,目的是为了拉新、留存或变现”。
确认了问的是第2种“微观运营”,再开始你的表演吧~~
微观的运营,即使是同一个名字的运营(比如用户运营),在不同业务、不同公司中具体的职责和内容差异也很大,怎么更好的了解这个某个具体运营岗位是做什么的呢?
可以按下图的“四要素”进行拆解:
面向用户是谁
业务目标是拉新、维系、营销收入、还是生产供给?
工作场景:在线上还是线下?主要渠道是什么?
核心工作手段:是做内容,还是做活动、写文案……
运营是个非常讲究目标导向、且需要落地拿结果的岗位,想要把运营做好,必须目标、行动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书中第3章)
目标上要明确、清晰。个人目标跟公司、跟上级对齐;用适合的方式多确认,拒绝模糊地带。
行动上讲究效率:拒绝“完美意识”,找到核心问题,做出MVP版就去先验证/讨论;行动后要及时反馈、跟上级闭环,不让问题停在自己身上。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