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4点,56岁的女子接到哥哥打来的电话:“咱妈去世了,你们赶紧过来吧!” 妹妹百思不解,母亲前一天还好好的,怎么突然就走了,她急忙回娘家奔丧,认为母亲死因蹊跷,不让下葬,要求开棺验尸 ,侄子说道:“你们当女儿的,谁像我这个孙子一样孝顺过奶奶?”
84岁的周梦慈老人,凌晨3点左右,不知道什么原因,她用一根绳子把自己吊死在窗户前,儿子郑新明住在楼上,半夜起来上厕所,见母亲的房间灯亮着,他好奇地走近一瞧,眼前的一幕让他瘫软在地上。
他慌慌张张地把母亲抱下来,此时的母亲已经没了呼吸。 紧接着他跪在地上失声痛哭:“娘呀,你为什么要走上这样的绝路呢?”
他的哭声很快惊醒了附近的邻居,老太太究竟为什么要这么做?每个人心里都有不同的猜测,很快周梦慈的四个女儿都断断续续地赶回来了。
大家哭作一团,小女儿郑任远哭得最伤心,她怎么也接受不了母亲会以这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一生,她认为这肯定是跟哥哥脱不了关系,都是因为哥哥不孝顺,连饭都不给母亲吃饱,所以才导致母亲轻生。
面对妹妹的指责,郑新明却说纯粹是一派胡言,自己谈不上一个大孝子,但是一日三餐还是每天会准时准点给母亲端过来,从没有说让她饿肚子。
妹妹拿出一段母亲生前的录音,是母亲曾亲口告诉她自己吃不饱,郑新明每天就拿一个小碗给她盛饭,下菜饭就是青菜,一个月难得吃上一回肉。
妹妹越说越气,认为母亲就算是受了委屈,这么多年都过来了,又怎么会突然想不开呢,再说,她腿脚不方便,身高只有1.5米,窗户上那么高,她根本没有力气爬上去。 他怀疑是哥哥害死了母亲,其目的就是为了她的钱。
周梦慈老人育有一儿四女,按照农村的风俗养儿防老,这些年都是儿子赡养她,一年前,周梦慈老人走在路上被人撞倒,从那以后走路一瘸一拐,最后对方赔了七万元。
周梦慈以前自己还有3万元养老钱,然而,母亲去世后,哥哥却对这笔钱的去向说不清楚,就是一句话:“都花完了,还不够呢?”
可是钱赔了以后,哥哥并没有带母亲去医院治疗,据妹妹说有 一次,她回娘家,看母亲疼得呱呱叫,在她的强烈要求下哥哥才找了个医生过来打吊水,可是,只打了两天,哥哥嫌花钱就不再让对方过来了。
妹妹再次来看望母亲,被哥哥拒之门外。
所以母亲的10万元钱,不可能这么快花完了,这些都是被哥哥占为己有,极有可能是因为这笔钱,母亲才想不开,当然这也是几个妹妹的推测。
郑任远的丈夫越想越气,直接把大舅子打倒在地上,连着踢了他好几脚,也不知道他是装的,还是真的疼,他躺在地上动弹不得,不过,他也并没有还手。 只是一个劲地解释自己不可能会做出大逆不道的事。
发生这样的事,大家的心情都很悲痛,他们在母亲的灵堂上大打出手,相互指责和埋怨,女儿指责哥哥虐待了母亲,这才导致母亲生无可恋,哥哥指责四个妹妹平时对母亲不闻不问,现在一出事,就对他兴师问罪,如果平时,她们也能够多回来看望母亲,开导一下她,也不至会变成这样。
郑任远打电话到电视台寻求帮助,希望弄清楚母亲的死因,她不想母亲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走了,事实上早在几年前,母亲就曾有过这样的想法,有一次她离家出走,临走时还写了一封长长的信交给小女儿,希望以后等她死了,拿给孙子看。
信中周梦慈老人将自己的一生都完完整整地写下来了,她本是千金小姐,自幼父亲教她读书识字,在那个年代她念了高中,后来因为一些历史原因,周家家道中落,父母都相继去世,19岁的周梦慈承担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
以前柔弱的她,不得不变得强势起来,后来,她经人介绍嫁给了一穷二白的郑父,周梦慈和丈夫情投意合,郑父虽然家穷,但是也是一个非常有想法,有上进心的男人,两个人在一起聊得来。
婚后,两人生育了一儿四女,在那个缺吃少喝的年代,就算是再穷,再苦,周梦慈也总是想尽办法让孩子吃饱饭,她总是吃剩下的。
夫妻两人好不容易把五个子女拉扯长大,他们相继都成家了,本以为可以安享晚年,谁想,年仅65岁的郑父因病去世。
周梦慈深受打击,整整半年时间都闷闷不乐,脸上再没了笑容。 而此时,婆媳矛盾也悄然而至,她的许多观念和想法都跟儿媳妇不一样,儿媳妇有时候可能会给她点脸色,而她为了维持家庭的和睦,选择了隐忍。
郑新明是个没有主见,有点妻管严的人,他夹在中间即便是母亲受了委屈,也从没有站出来帮她,周梦慈的晚年过得很不顺心,她感叹自己这一辈子活得很苦,很累。
如今,母亲不在了,再看当初她写的这封信,她的心都在滴血,母亲太不容易了,她受的苦太多,她现在想做的就是给母亲讨回一个公道。
小女婿也哭得很伤心,称当年他家里没钱,拿不出彩礼钱,所有人都反对这门婚事,岳母娘一分钱彩礼都没要,婚后,见他们生活困难,还经常拿钱贴补他们,现在他们能有今天,最该感谢的人就是岳母娘。
另外几个女儿倒是没说什么,就是小女儿情绪最激动,哭得也最伤心。
后来,她来到当地的派出所,希望他们能够查明母亲的死因,工作人员告诉他这只要让法医验尸 才知道,他们是看不出来的。
可谁想,就在她还在咨询的时候,接到姐姐打来的电话,哥哥准备要封棺,明天就让母亲下葬了,她跟丈夫急忙赶回家。
此时,在外打工的两个孙子得知奶奶去世,以最快的速度赶回来了。
他们要封棺让奶奶早日入土为安,郑任远阻止希望查清楚母亲的死因再说,侄子认为她简直是在无理取闹,他的父亲怎么可能会是这样的人。
郑任远的丈夫觉得没有做亏心事,就应该要弄清楚,为什么现在要急于下葬?
郑新民的儿子一回来,听说父亲被这个小姑父打了,早就心里有气,此时,小姑父再这么一说,他气得要揍人,称以前我奶奶在世的时候,你们身为女儿都不怎么回来,这些年都是我父亲和母亲在照顾,你们这些当女儿的又为她做过什么呢?
我每年在外面打工,春节回来都会给她买衣服,给她零花钱,我们对她都很好,我承认母亲和奶奶确实婆媳关系不太好,但是也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现在发生这样的事,我们大家都很难过,也想不通奶奶为什么会这么做?
以前她最疼的就是你的两个儿子,可是他们长大后,几年都没有来看过这个外婆一次,他们有什么资格指责我父亲做得不好?
至于奶奶那10万元,究竟是怎么花掉的?
侄媳妇说公公婆婆确实没有钱,因为现在办丧事,还是他们兄弟两人平摊,他们作为晚辈,就要帮着一起处理好奶奶的后事。
这时,村民们也都愤愤不平,称四个女儿平时很少回来。 郑新民是个老实人,不可能会做出这样的事,村民们坚决反对要验 尸 ,觉得这样的事传出去会影响他们这个地方的声誉, 郑任远如果非要一意孤行,那就有可能会兄妹之间反目,这么做到底值不值得?
在众人你一言我一言的劝说下,郑任远终于不再坚持了。
侄子对她说:“就算是我们现在闹了点矛盾,以后还是一家人,血脉亲情是割舍不断的。”
结语:
“老人,活得太久,未必是福”你怎么看?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家中有长寿的父母是一个家庭的福气,可是当年迈的父母,生活不能自理时,总有一些子女会觉得父母就是一个累赘,不给她们好脸色,久而久之连老人都会觉得自己可能真就是一个“负担”。
蝼蚁尚且偷生,不到万一得己谁会选择走上绝路呢?当一个老人有这样的方式告别这个世界,我想无非就是这几种原因:
1:得不到子女的关心和照顾,让老人感觉自己一无是处,是子女们的负担,觉得很寒心,心灰意冷选择了轻生。
2:想要体面地离开,人老了身体的各方面机能都下降,生活很不方便,特别是有些老人还要忍受病痛的折磨,他们觉得很痛苦,想要早点解脱。
3:自己身体不好,不想给子女增加负担,觉得自己拖累了子女。
不管是什么原因,当父母用这样的方式离开,作为子女都应该要好好反思,如果平时他们对父母多一点关爱,告诉父母:“我们仍然需要你。”
像文中的这位母亲,她养育了5个子女,到老了照顾她的却只有儿子,在农村虽然出嫁的女儿可以在经济上不用赡养母亲,但是平时也应该多回家看看,母亲过得不开心,能不能接过去住一段时间呢?
明知道婆媳关系不好,有没有从中调和呢? 出了事就去指责别人这样显然不对。
让父母老有所依,让他们晚年活得无忧无虑,可以像孩子一样“任性”,没有任何心理负担,不用在子女面前过得如履薄冰,觉得自己就是个多余的人,子女就应该要给父母足够的“安全感”。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孝要趁早。 不要光是嘴上说说,也不要总是盯着别人,每个人都要做好自己为人子女的本分,问心无愧即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