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媒介星发稿平台!

注册 登录
天 津 北 京 广 州
18979480970
当前位置:媒介星发稿 > 新闻资讯

赵国是什么时候灭亡的?秦国的发展过程是怎么样的?

时间: 2022-09-11 21:09:56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长平之战是战国时期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算得上是秦国与赵国之间的战略大决战,双方投入总兵力近百万人,动员的后勤民力更是不计其数,以当时秦赵两国的规模来看,总人口在数百万的级别,长平之战已经是冷兵器时代战争规模的天花板。

在此战中,秦将白起率领的秦军俘虏了40余万赵军,除了240余名年龄较小的赵军被释放,其余40万赵军全部被坑杀,再加上赵军在白起挂帅之前的损耗,赵国此战损失军队45万人,这几乎是赵军的倾国之兵了,也是赵国绝对的主力。

名将白起

当时的赵国除了北方防备匈奴的边军之外,国内已无军队,即便如此,秦国仍然不能灭亡赵国,这是因为在对赵国的战略上,秦国内部在战略上发生了分歧,以秦昭襄王、范雎为首的主和派认为:秦国在长平之战中损耗巨大,需要休整,无力继续灭亡赵国,只要接受赵国的割地求和就行

以秦将白起为首的主战派认为:应该在长平之战后突袭赵国都城邯郸,趁热打铁,一举灭亡赵国

最终秦昭襄王决定不要急于灭亡赵国,接受赵国的割地求和,暂时休整,并拒绝了白起趁胜灭亡赵国的建议。

随后不久,形势发生了戏剧性的变化,原本准备割地求和的赵国,居然反悔了,赵孝成王不愿意割地求和,赵国这一操作直接让秦国傻眼了,秦昭襄王恼羞成怒,立即派出军队围攻赵国都城邯郸,这便是历史上的邯郸保卫战。

秦昭襄王

赵国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有一个叫虞卿的大臣认为割地求和无法满足秦国的欲望,继续割地会让赵国灭亡,不如把城池献给齐国,共同抵抗秦军,同时赵国积极联络魏国与楚国,并派出平原君赵胜出使魏、楚两国,平原君成功地搬来了魏、楚两国的军队,并在邯郸城下击败了秦军。

那么问题来了,赵国45万主力军队都被消灭了,为何秦国无法灭亡赵国呢?

1、秦国失去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

秦国灭亡赵国的最好时机就是在长平之战后马不停蹄地攻向邯郸,趁赵国举国哀悼之际,围攻邯郸,此时的赵国丧失了抵抗秦军的信心,同时魏、楚、齐国的援军未到,这是绝佳的灭赵时机,可惜被秦昭襄王浪费了。

白起的建议是正确的,在长平之战后立即发动灭亡赵国的战争,赵国没有喘息的时机,也没有联合其他诸侯国的时间,更为重要的是,就连赵国自己的边军也无法在短时间赶到邯郸城,当时的邯郸城就是一座没有军队的城池。

长平之战

从长平之战战场到赵国都城邯郸有240公里,秦军马不停蹄的话只需要4~6天就能到达邯郸城,这个时间与速度,赵国没有可能等来援军,只能孤身对抗秦军,秦军就算围城不攻或者围点打援,邯郸城也很难守住,毕竟赵国已经没有粮食了,而其他诸侯国想要派援军至少也得花费2~3月时间,赵国根本等不起。

秦昭襄王与赵国议和的决定,给了赵国喘息的时间,一面让赵国有时间组织防御,调动本国军队赶赴邯郸,一面让赵国联络魏国、楚国、齐国,平原君真的搬来了援军,邯郸城下的秦军三面受敌,不得不败退,邯郸之战是秦国在长平之战后遭遇的最大失败。

机不可失,失不再来,秦国一旦失去了灭亡赵国的最佳时机,就没有机会能灭亡赵国了,这一等就是38年,直到秦始皇25年才灭亡赵国。

秦赵邯郸之战

2、秦昭襄王从战略角度考虑认为灭赵的时机不成熟

从秦昭襄王的角度出发来考虑这个问题,你就会明白,秦昭襄王早期的秦国对外战争打得很盲目,甚至有越过其他诸侯国攻击较远的诸侯国的例子,这是一种很不成熟的战略,就算打下了别国的土地,也是一块飞地,也守不住。

直到范雎的出现,秦昭襄王才理解了远交近攻战略的正确性,所谓的远交近攻指的是对于离秦国远的诸侯国,秦国尽管结交保持良好关系,对于离秦国近的诸侯国,秦国可以攻击,并抢夺对方的城池与土地。

秦昭襄王最大的政治理想就是不断扩大秦国的城池与土地,很难说他有统一整个天下的野心,从秦昭襄王一生的事迹来看,秦昭襄王没有能力,也没有统一天下的战略,当时的秦国国力也就比任意一个诸侯国强一些,但是并没有达到辗压对方的状态。


联系我们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上一篇: 如果不交社保对以后有什么影响?一年存1万是否够养老?
下一篇: 卫青对国家做出了什么贡献?其结果如何?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

注册会员 尽享全网3万多家媒体资源!

18979480970 工作日:9:00-18:00
周 末:请联系客服
资源多 价格低 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