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药材有鲜品,和干品之分,草类药材一般取的都是干品,而阴干或是晒干,这就是个问题了。车前草乃是清热利尿之品,有小便不利,热淋涩痛等问题,就用到它了,对于中药来说,处理的方式,与功效的发挥程度有关,比如炮制方法有误,或许药效的偏性就不同了。以车前草入药,所用的药材也是干品。
用干品是有原因的。第一,干品方便贮存,车前草叶子会有一定水分,贮存之时就算外界温湿度条件再好,里面的水分可能会让叶子发霉,或是粘到一起,这样的药材已经不适合入药了;第二,干品方便调剂,干品方便调剂,结合我工作的情况,用到车前草的频率高,鲜品使用量一般是干品的三倍左右,那称量起来就麻烦了很多,比如10克的干品,换成30克的鲜品,秤都装不下。
那么,究竟是阴干还是晒干呢?在《雷公炮炙论》中提及“于新瓦上摊干用之”,可没有说明需不需要晒干,而在《别录》中就明确说“阴干”了。老邪认为这问题大可不必纠结,以干品入药即可,在很多书籍中,包括《药典》都说的是“晒干”,晒干比阴干花的时间少,效率高,现在晒干的方式多一些,还不是照样拿来使用,所以怎么用,我觉得看个人的意思就行。
不只是车前草,很多这类药材用的都是干品,过去或许阴干的方式普遍一些,现在可不同了,晒干可是能够省出更多时间,人们选择晒干的方式多一些。对于车前草,你认为哪种方式来制取“干品”,会更好一些呢?关注老邪,了解更多农村花草,觉得有帮助的话别忘了点赞,收藏。(图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