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1-07 21:20:41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2022年11月7日,首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论坛举行。
论坛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为主题的蓝皮书发布,该书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医药领域通过扩大开放、激励创新的政策布局带来的阶段性成就,揭示了跨国药企在促进医药创新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
统计显示,2021年,中国医药工业实现营收33707.5亿元,增速创近五年新高,高于全部工业整体增速13.5个百分点。中国对全球医药研发的贡献跻身“第二梯队”前列。而过去五年间(2016年至2021年),中国累计上市了280种新药,集中在肿瘤、心血管系统、消化和代谢三大疾病负担最重和增速最快的领域,其中跨国药企贡献了2/3。
参与编制这一蓝皮书的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执行总裁康韦表示,当前,有超过90%的跨国药企认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至5年保持稳定,70%的企业认为持续的监管制度改革是中国创新医药领域最鼓舞人心的进步。
“通过预防性手段、治疗性手段和突破性技术研究三大健康提升抓手,医药创新着力治未病、治已病和未治病三方面贡献价值,可降低约55%的总体疾病负担,延长全民健康寿命,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加速实现。”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 (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进博会展商联盟公共卫生防疫专委会会长、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表示。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联盟药品专委会会长、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包括罗氏在内的跨国企业持续注入‘强心剂’。”
国家发改委产业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的韩祺博士在主题为“跨国医药企业在中国发展前景和政策研究”的报告中阐述在互利共赢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中国营商环境和创新创业生态不断优化,吸引大量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由主销地向主产地、主创地转变,医药行业也从过去的“小散乱”、以仿制为主,发展到现如今跻身全球新药研发第二梯队前列的水平。
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均在中国设立分部,一些跨国药企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截至2020年,跨国药企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在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3万名。
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医药市场潜力巨大,正迎来快速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中国市场在跨国药企全球供应链上正成为“核心要素”,不仅是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地,更是众多跨国药企业绩增长的重要动力来源。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