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媒介星发稿平台!

注册 登录
天 津 北 京 广 州
18979480970
当前位置:媒介星发稿 > 新闻资讯

上海的城市是怎么规划的?上海有哪些超前的想法?

时间: 2022-11-08 22:03:14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大家好,我是徐国强,在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工作。今天我和大家交流的主题是基础设施与韧性城市的关系。

首先要强调的是,城市的本质,是要素的集聚和流动。这其中不只是我们熟悉的人流、车流,和一般意义的物流,也包括我们可能忽视的生命线——物质流、能量流,还有信息流。可以说,基础设施系统在保障城市各类要素有序流动当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甚至是基础中的基础、关键中的关键。

水、电、气、网络……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甚至是维持生存所必需的。任何基础设施系统的任何环节出现状况,都可能对市民生活形成重大干扰。

欧洲许多国家,因为缺气、缺油导致系列连锁反应,市民生活状态、城市运行秩序乃至地缘政治形势,都受到重大影响;而在上海,几条水质、水量猜想传言,极短时间内就引起市民大范围恐慌。

“韧性城市”概念的提出,就是希望有效应对这种对城市运行的冲击。市政基础设施系统,本身是复杂城市系统脆弱性中的一个环节,但又同时承担保障城市安全运行的重要职能。

那么,我们该如何认识市政基础设施的重要性,又该如何提高基础设施的韧性?

城市可能遭遇的安全挑战类型很多,情况极其复杂。一般来说,有自然灾害、突发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四大类,数十上百种小类。

通常我们说,风险=概率×损失预期。大多数灾害事故,因其发生概率极低,所以容易被忽视。但从城市规划、建设和运营角度来说,安全是底线型的要素,防患于未然,始终是最优解。只要风险不是0,我们就应该全力以赴、做好准备。比如,以前经常说上海有魔都结界,台风来了都拐弯,今年的台风“梅花”直接登陆和穿越上海,说明这只是调侃和想象而已。

对绝大多数市民来说,灾害事故过于遥远,关于如何应对,往往仅停留在概念层面。那么,不妨假设一个情景,如果自己身处灾害事故当中,我们的行为模式、需求大概是什么样?在这样的环境下,基础设施承担了什么角色?

如果是我自己,我可能想的是:

1、当前最急迫的,我到哪里能远离灾害事故的影响范围,确保短期安全——由此引出的议题,是高覆盖率的应急避难空间和便捷可靠的疏散通道。如果受伤、被困,那么最急切的事情是,如何快速发出救援信号,得到专业救援。

2、确保自己安全之后,马上我就想到:家人怎么样、如何和他们联系、如何回到家人身边?——这需要应急通信服务保障(某种意义上,信息服务是现代人的延伸)、卫生急救、交通保障。


联系我们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上一篇: 世界5G发展的怎么样了?5G是否还是中国的天下?
下一篇: 东芝主要在中国卖什么产品?东芝的产品质量怎么样?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

注册会员 尽享全网3万多家媒体资源!

18979480970 工作日:9:00-18:00
周 末:请联系客服
资源多 价格低 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