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2-12-12 12:28:47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小米数字系列的产品线细分,应该是从小米 11 这代开始。
▲ 小米 11
顺应了市场潮流的大中小三杯策略,分化出小米 11、小米 11 Pro 以及小米 11 Ultra 三种定位。
大概也是同一代,小米也喊出了全面冲击高端的口号。
不过,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小米 11 首发了高通骁龙 888,并用上了 1 亿像素和一块高素质屏幕。而小米 11 Ultra 的记忆点就更简单点,「安卓之光」就是了。
但对于小米 11 Pro,这个被其他品牌用来走量的中杯产品,存在感相当低,或许是因为与 Ultra 一同发布,也或许是与小米 11 区分度不大。
到了小米 12 这代,为了避免这种状况,小米引入了「小屏手机」的概念,直接从尺寸上做区隔,小米 12、小米 12 Pro 也成了两款不同取向的产品。
算上后续的小米 12S Ultra,整个小米 12 系列的产品线便变得清晰了不少,记忆点也多了一些。
▲ 小米 13 系列
而刚发布的小米 13 系列,又对小米 13 和小米 13 Pro 做了一个调整,不止是屏幕尺寸,也融入了不同产品形态。
就如同雷军自己说出,这一代没有了大小杯的定位区分,采用齐头并进的策略。
小米 13 被进化成直屏旗舰(也可以说是性能),三年时间,数字基础款一直在调整,找寻自己的市场定位。
▲ 小米 13 Pro
而 Pro 系列则一直维持小米数字系列原本的定位,是每年 Android 新机潮里旗舰的一个基准,也是小米的堆料水桶旗舰。
到了小米 13 Pro 这里,它还是三年之后,小米冲击高端的最新答卷。
不同于直屏,且有着几乎全新设计语言的小米 13,小米 13 Pro 的整体风格几乎就是从小米 11 传承而来。
抛开摄像头模组的异同,曲面屏幕,有弧度的后盖以及金属中框,与前两代保持的四曲面立体设计保持同步。
不过,小米 13 Pro 的细节上运用了更多的曲线来增加圆润度,整体摸上去几乎感受不到「直角边」元素,这倒与小米 13 走了完全相反的道路。
爱范儿内容部许多同事第一眼看到小米 13 Pro,几乎异口同声的喊出了 MIX 4。
如此的一致性,其实主要来自两方面。
一是陶瓷材质的运用,二是方形摄像头模组。
▲ 陶瓷的运用带来了温润的手感
之所以小米 13 Pro 在各种元素和材质连接处,加入了许多曲线,增加整体的连贯和流畅的手感,为的就是突出陶瓷材质的温润优势。
陶瓷材质最早出现在小米 MIX 中,颇受好评,但工艺、成本、重量等综合因素下,陶瓷并没有成为主流的材质。
▲ 小米 MIX4
印象当中,也只有极少数的产品配备了陶瓷,而大多出现在小米 MIX 系列的产品里,陶瓷也几近是 MIX 的代名词。
摸到小米 13 Pro 旷野绿的温润手感,脑海里自然也与 MIX 4 结合起来,如此说来,「陶瓷」似乎也是小米产品的一个家族化设计要素了。
小米 13 Pro 的主摄提升到一英寸,摄像头区域还配备了一枚 3.2x 长焦镜头和超广角。但它并没有将摄像头模组做成一个硕大的圆形,而是选择了方形。
视觉上要比圆形小一些,倘若忽略厚度凸起的话,很难把它与一英寸挂钩。而方形的风格也比较近似 MIX4,再配合陶瓷材质,第一反应是与 MIX4 相似也不奇怪了。
即便是容纳了一英寸的主摄,以及陶瓷材质的加持,小米 13 Pro 机身的厚度维持在 8.38mm(科技纳米皮为 8.7mm),重量则是 229g(科技纳米皮为 210g)。
这个成绩放在一英寸的产品当中属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变得更薄,但由于陶瓷材质,也变得稍重了一些。
而「有点重」也可能是许多人的一个初级印象。
其实手机的厚度、重量,客观上是可以用数字来代表,但轻薄(或者厚重)是一种主观感受,很难用数字去衡量。
小米 13 Pro 上手的感觉其实要比小米 12S Ultra 要更轻薄一点,几乎与小米 12 Pro 差别不大。
可以说这是陶瓷材质和连续的曲线所赋予温润手感带来的加成,也可以说是本来小米 13 Pro 的厚度和较小的摄像头模组带来的错觉。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