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1-29 21:42:48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要治疗体寒,必须先知道体寒是怎么回事。后面会分享一个调理的小方法,请耐心看完。
体寒的人在中医里称为阳虚体质。健康的身体,阳气充足,可以抵抗各种邪气。一旦阳虚,寒气就一马当先地入侵身体,再与其它邪气结合,导致各种身体毛病。比如寒气与风邪结合便成了风寒,与湿邪结合就成了寒湿。所以,中医认为“百病寒为先”。
身体阳虚后,寒气入侵身体,扎根在身体的四肢、筋骨和脏腑等部位,容易出现手脚冰凉,身体怕冷、怕风、容易感冒,脾胃虚寒、胃口不好、腹胀腹泻,男性欲望冷淡、阳事不兴,女性宫寒痛经等问题,涉及多个方面。因此,中医里还有“十病九寒”的说法。
5.小便频繁、尿清长、尿液很多
身体阳气来源于肾阳,体寒的人肾阳不足,肾功能受到一定影响,导致尿液不能很好的浓缩,所以变得清长。肾功能变差还会导致脾胃虚寒加剧,进一步虚弱脏腑,拖垮身体。
体寒的根本是阳气不足,要改善体寒,就需要补阳气。
分享一个大补阳气,驱寒养身的经典验方
这个小方出自国学大师南怀瑾的《我说参同契》第54讲——南师肚脐贴。
材料和用法:取几颗花椒、一颗桂圆肉(剥壳去核),再加一点艾绒,一起碾碎,捏成小圆粒,睡前贴在肚脐里,早上揭掉。整个晚上,肾阳就像充电一样,一点点增加,逐渐养起来,像火堆一样烘暖全身。
原方如下
花椒性热,可温中祛寒,温煦脾胃;艾绒是纯阳之性,常用于温经补阳,温煦脾肾经。桂圆性温热,不仅能补阳,还能健脾胃。北京同仁堂的加味方还加入了养肝肾的枸杞和养心安眠的酸枣仁,帮助进一步固阳培元,加快恢复。
提醒大家,现在天气依旧寒冷,外寒和内寒一起发力,特别消耗阳气,对中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非常不利。人的正常生存需要阳气支持,所谓“得阳者生,失阳者亡”。阳气越充足,人体越健壮。阳气不足,人就会生病。阳气完全耗尽,人就会死亡。
《黄帝内经》中也有“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的说法。这也是很多老年人挨不过冬天的原因。说了这么多,希望引起大家,尤其是中老年人感觉体寒时,一定要重视,及时把阳气补起来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