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
首先,如果朱标不死,那么凉国公蓝玉、开国公常升、会宁侯张温、鹤庆侯张翼、普定侯陈桓、景川侯曹震、舳舻侯朱寿、怀远侯曹兴,等十五名在“蓝玉案”中被朱元璋冤杀的开国元勋也都不会死。
此外,作为“蓝玉案”的附属冤案,傅友德和冯胜这两位常胜将军也不会死。
注意了,是“玩命”,而不是像朱允炆派去征讨朱棣的将领,只是抱着“打卡上下班”,意思意思,无所谓谁赢谁负的心态。
这里顺带一说,靖难之役期间,活见鬼的事情太多了。
第一次是白沟河大战,政府军打得朱棣半死不活时,突然妖风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二次是夹河战役,盛庸大军打得朱棣呈现败象时,突然妖风四起,救了朱棣一命。
第三次是滹沱河之战,又是一样的经历,一样的妖风,莫名其妙的又救了朱棣一命。
北方多风沙,吹几次妖风也很正常。但不正常的是,为什么每次妖风早不刮晚不刮,偏偏要在战场局势不利于朱棣的时候突然就来了?并且,每次还都是朝着有利于朱棣的方向刮。难道妖风长眼睛了吗?
这种诡异的记载,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平叛大军根本就没有认真在打。毕竟朱允炆和朱棣不管谁赢了,皇帝都是太祖皇帝的直系后裔。大家没必要玩命的打,意思意思就可以了。打输了,把责任推给妖风就好了。
第三,朱标并非善类。
朱标生于乱世,自打他出生,到去世,朱元璋一直把都他视为自己的唯一接班人,从来没有想过要换人。其太子之位可谓是坚如磐石。很多人觉得朱标能当太子,仅仅只是因为他是嫡长子,仿佛好像他不是嫡长子,他就没能力坐稳太子之位似的。然而其实这种想法就是太小看朱标了和朱元璋了。
举例子说,通观《明史》、《明实录》,朱标除了给他老师宋濂求情外(因孙子涉及胡惟庸案而被牵连),朱元璋要整人朝内大臣时,他还为了谁向朱元璋求过请?
他很少为人求情,就说明朱标在心里还是给朱元璋点赞的,只是他为了某种目的,必须要以仁慈的形象站在朱元璋的对立面。比如说有没有可能是朱元璋故意扮恶人,故意让朱标装好人,朱元璋坏事做净,让朱标去收割好名声?
虽然,在野史,如《明书》等史书中记载了朱标压力过大,非常痛苦的记载。但话又说回来了,如果野史记载是真的,那就更能说明朱标是神人了,抗压能力爆表。他要是比朱元璋死的晚,就凭这种心理承受能力,抗压能力,政治城府,岂是朱棣之辈能跟他比拟的?
这种城府的人当皇帝,才叫恐怖。
如果是朱标在位,凭他的智商,断然不可能做这种蠢事。
总而言之,其实即便是朱允炆在位,朱棣下决心谋反也是经历了一个痛苦抉择,是被逼到绝境才谋反的。而如果是朱标在位,他一是不会把朱棣往死里逼;二是他手上猛将云集,威慑力十足;三是他的威望、能力摆在那里,朱棣谋反的可能性,微乎其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