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3-03-04 21:58:19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讨论老人再婚的利与弊,其背后反映的是一种社会焦虑,涉及到双方子女赡养义务划分、家庭财产(遗产)划分、延迟退休带来的孙辈照顾矛盾、生活习惯磨合,甚至是老年人性需求等问题。
1.再婚后,两位老人的养老负担究竟该如何划分,这不单单是经济上的花销,还有起居照顾、生病就医、共同居住矛盾等多方面。双方子女一定要在出钱or出力上达成一致,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不能将自己本应承担的养老义务完全甩给自己继父(母)的亲生子女。
2.既然是黄昏恋,目前国人平均寿命,女性80.5岁、男性74.7岁,也就是说老人再婚存续平均时长为10年,家庭财产(遗产)就应该尽早提上议程。虽然按照现行《婚姻法》,再婚情况下双方都有婚前财产,但不发排除婚后赠予财产配偶(继子女)、不动产过户配偶(继子女)等情况发生;遗产分配问题别说在重组家庭,就是原生家庭产生纠纷也是常态。所以,婚前做好相关财产处置的约定以及做出有效公证,应该纳入必做事项清单。
国家制定的政策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前后自相冲突。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要尽量降低育儿成本,摆在年轻人面前的只有2条路,一是当自己父母65岁才能退休后也就是自己35岁左右才生小孩;二是努力挣钱,争取每月都能负担近万元育儿费用。但貌似这又与国家放开生育的政策背道而驰,要知道35岁对于男性还好,35岁对于女性而言就是高龄产妇了,当年轻人35岁才迎来头胎,你能指望这对夫妻什么时候去拼二胎?拼三胎?
而以上情况叠加老年人再婚,貌似就形成了一个相当无解的“戴维斯双击”,一边是自己年老体衰要带孙辈力不从心,一边是带双方家庭的孙辈生怕厚此薄彼,一边是照顾孙辈双方各自子女的态度,这个问题不提前考虑,轻则忍痛离开老伴儿,重则伤及与自己子女关系。
4.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每个人的生活习惯都是长年累月养成的,遑论已经大几十岁的老年人,因此在决定结婚前,建议有试婚阶段,检验彼此生活习惯是否合适,甚至是与某一方子女一起居住是否合适,为今后的再婚生活排雷。
老年人也向往浪漫。
5.都说男人致死是骚年,女人三十如狼、四十如虎、五十坐地能吸土。既然是婚姻,那么性行为是不可避免的,虽然身体情况大不如前,但肯定不能说因为你老了,所以你就没资格去要了。但同时必须正视的是,中国目前老年人艾滋病情况不容忽视,据国家卫健委疾控局2019年发布的《我国艾滋病防治工作最新进展》表明老年人艾滋病感染者增长非常明显。究其根本原因,无非就是,一来由于没有意外怀孕的担忧;二来老年人社会监管相对宽松;三是打拼一辈子的老年人普遍有自有住处;这些都成为了艾滋病经性行为在老年人当中高危传播的温床。再次,规劝各位考虑再婚的老人,平时洁身自好,婚前一定要做婚检。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