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01-01 12:14:12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过去的周末,作为“日本购物必买清单”的上榜产品——保温杯再次火了起来,而与之建立联系的却不是那些盲目的“中国大妈”们。恰恰相反,此次是一位曾经年少轻狂的中国大叔——黑豹乐队鼓手赵明义引起的。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网友的热议,有些人在嘲讽中年大叔们的危机,也有些人回击“不要拿别人的自嘲来嘲笑本人”。无论你的观点如何,也无论保温杯里装的是什么,反正黑豹乐队又火了。
也许当那位“谢顶”中年摄影师感叹“不可想象”的时候,他自己也没有意识到这会引发一众网友的热议。一场围绕“中年话题”的荣耀之战在网友间展开,两大阵营拉开架势进入战斗状态。与此同时,一众商家也紧紧咬住了这个难得的营销机会。
有鉴于某宝上经常会出现“某某同款”的情况,小师妹第一时间进行了搜索。当输入“赵明义”和“保温杯”两个关键词的时候,出现了以下的结果。
虽然尚未有人进行购买,但相关概念已经被精明的卖家植入到了产品当中。不仅如此,如果你在百度上搜索这两个关键字的时候,会看到一些养生网站也来蹭热度。
而对于事件中保温杯的正牌制造商——虎牌来说,这更是一个难得的宣推热点。文中的一句话戳中了要点:“从此,赵明义火了不仅是因为摇滚,而是一只保温杯。”
除了商家外,受益最多的应该是黑豹乐队和鼓手赵明义。此事之后,2017年9月2日即将在北京工体举行的“黑豹乐队30周年演唱会”也与赵明义和保温杯连在了一起。作为时隔多年回归乐坛的老牌摇滚乐队来说,这样的开场不免为他们增添了几分柔情色彩。
▲左二为赵明义
事实上,早在一个月前,黑豹乐队30周年演唱会的门票就开始销售了。截止到目前为止,门票的销售情况只能用一般来形容。仅从大麦网的销售情况来看(截止到8月21日),180元和380元低价票的实际销售情况还不错,而580元的中价票则仍有较多剩余。尽管高价880元的内场票也已卖完,但其中多少是真金白银购买的则不得而知。
目前,距离9月2日正式开唱仅剩两周左右的时间。由于之前没有一直关注门票的销售情况,所以也没办法知道“保温杯”事件对于门票销售的影响。但面对目前的情况,不知道主办方和黑豹乐队怎么想,反正小师妹真是替他们捉急。
事实上,从那位“谢顶”的中年摄影师发出的感慨,到各种社会热点话题的延展,再到商家们积极蹭热度来看,事件的发展越来越像一场计划好的事件营销。在此过程中,无论是对中年危机的感慨,还是对音乐的怀旧情绪,亦或是莫名而来的财富焦虑,无一不将此次事件推到了风口浪尖上。而这也正是目前人人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保温杯事件”得到了一个集中的爆发。如果说这不是一场事件营销,那只能说真是无巧不成书了。
事实上,依靠事件营销制造关注度,这对于中国网民来说并不陌生。而事件营销做的好不好主要还是看其能否抓住吃瓜群众的眼球,就算是因此被骂的狗血淋头,最终也是达到了营销目的。
近期,咪蒙为中粮写了一篇软文,她通过刺激职场妈妈的内疚心情和眼泪来赚取中粮的广告费。虽然网上对此骂声一片,但这篇软文所引发的营销效果已经达到了。而这篇负面情绪满满的软文也与咪蒙的“毒鸡汤”风格吻合,如此成功的事件营销已经可以算作经典案例了。如果说咪蒙搭中粮的组合是揪住了用户的负面情绪心理,而达到了共鸣的效果,那么百雀羚的事件营销则更侧重于激发专业人士的讨论。
5月份,百雀羚推出一镜到底的长图系列不仅获得了3000万+的阅读量,还引发了一场蔓及公关和广告圈的热议。其中,广告人认为此次长图系列更多的是展示行为,所以成功。而公关人则认为0.00008的超低转化率完全对不起过亿级别的刷屏推广,所以是失败的。不过双方可能都没有意识到,在他们争论的同时已经被“套路”了。利用专业人士的热议来进行营销,百雀羚在这方面达到了极致。
周自强(星空时间创始人&CEO):“现在的品牌营销,最后转化多少很重要,但转化了谁更重要。”
戴政(决胜网联合创始人&CEO):“做公关谈获客的,都是耍流氓。非要把直的掰弯了来说。”
黄小川(华谊嘉信联席总裁,迪思传媒集团创始人、董事长):“这是广告创意引发的事件。关于转化率低,是因为本次广告和产品缺乏连接,大家比较关注创意表现本身。”
吴孝明(华谊嘉信联席总裁,迪思传媒首席数字官):“品效合一才是双赢。刷屏与转化之外,我们不也正在激辩与讨论?这已经说明了一切!”
由于线上的推广成本大幅增加,商家们逐渐将注意力转向了人们的出行空间。类似于网易云音乐这样“扎心”的爆款之作层出不穷,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上个月钉钉将“微信推文”印满了地铁。与网易云音乐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是,这43句微信推文将创业者的痛全部说了出来。
如果说吃药看疗效的话,那么营销主要看有多少人被“套路”了。不过可以肯定的是,9月2日在工体的“黑豹30周年演唱会”必将高朋满座。无数的曾经不羁的中年男将拎着保温杯,重温记忆中此间的少年。
事件回顾
“保温杯”是怎么突然火起来的?
最近,保温杯火了……
这个铁汉一般的男人指的是谁?赵明义,1990年加入黑豹乐队成为鼓手。想当年,在大众审美还钟情于浪子的时候,他们就是柔情的铁汉,眼神迷离的浪子,火热程度就是九十年代的tfboys吴亦凡李易峰。
当年铁一般的男人碰到保温杯,会是什么画风? 杯主现身做了一次示范,是这样的。
但,中年危机的不堪,真的是因为手里拿着一个保温杯?
中年危机大讨论
保温杯的阴影下:
为什么这一代人的中年来得特别早
作者:李方
昨天,腾讯新闻哥一篇《记住,中年危机最后的倔强,绝不拿泡着枸杞的保温杯》,估计让很多人悄悄把保温杯收起来了。
真正的中年人是不谈中年危机的。他们把自己藏起来,不示弱,也不逞强。他们从不谈论自己。你会在街上看见大批中年人,但是在工作中几乎感觉不到他们存在。IT圈有一个著名疑问:40岁以上的程序员都到哪里去了?很可能他们还在,但是把自己藏起来了。我工作中接触的合作方或政府部门,有很多中年管理者,但是几乎接触不到中年职员。他们还在,只是把自己藏起来了。
除非你是马云王健林。连周鸿祎都把自己藏起来了。前段大家问周鸿祎这两年干什么了,周回应:“感谢大家对我的厚爱,据说成熟的标志就是憋得住尿也憋得住话。”
中年就要隐忍,减少存在感,而不是张牙舞爪地跟年轻人抢功名,跟老年人抢尊重。他们当然会遭遇中年危机,但那只是个人的事,没有必要拿着大喇叭广播到全世界都知道。倒是小孩子们更喜欢谈论中年危机,现在连85后都中年危机了。我觉得也不完全是傲娇,更像是时代的隐喻。85后特别敏感。
我查了一下每个年代的出生人口数。过去几十年中国出现过两次生育高峰。一次是1962年到1970年,年均出生2000万以上,其中1968年和1970年分别达到2700万人,是历史上中国人口增长最多的年份。另一次生育高峰出现在1985年到1990年,也就是今天叫喊中年危机这一代,年均出生都在2000万以上,个别年份达到2500万。而1990年以后,年均出生人口再没有超过2000万,近年来始终徘徊在1300万到1600万之间。
(这个图,你需要再加3岁)
第一次生育高峰也就是60后,今天处于真正的中年危机,但是他们不说。他们是一个庞大而隐忍的人群。他们已经看到人生的极限,而未来仍有几十年漫漫长路,低头往前走吧。第二次生育高峰的85后,他们才30岁左右,为什么对中年危机如此敏感?
很显然一个原因是后不见来者,90后00后没有85后人多。你回头一看,身后跟上来的人数寥寥,你会心虚,会问自己:等自己过了人生顶峰,往后怎么办?
现在不是马尔萨斯时代的多一个人就多一张嘴吃饭,而是多一个人多一份力量。如果人都少了,特别是人都老了,你怕不怕?由于平均寿命增长,未来很可能人们领退休金比工作的时间还长,甚至出现平均一个年轻人供养一个老人的局面,你怕不怕?
所以我觉得85后闹中年危机并不是为今天的自己呐喊,他们还在爬坡,离人生顶峰还早着呢。问题是他们已经看到,等到爬上顶峰,恐怕将面对这样一副风景:前边有一大群还活着需要养老的“古人”,后边90后00后却来者寥寥。这是多么悲催的人生啊!这一代人,读书的时候经历了最严酷的应试竞争,进入职场的头10年被高房价压得喘不过气来,将来好不容易混出个人样的时候,整个社会恐怕要发生巨变了:身后跟上来的人稀稀落落,高需求推动的高房价还撑得住吗,半生凝聚的主要财富只怕变现都难;那时候年轻人少了,好处是没人赶你让位,坏处是也没人接班啊,您就在岗位上死撑着吧;那时候的政府,四处筹措庞大的养老金,寅吃卯粮,闹不好要发债到下个世纪,你们不扛谁扛?
并非每一代人都是公平的,也并不是每一代人都有同样的机会。85后谈论中年危机,很可能只是表达整整一代人的隐忧。未来沉重,仿佛中年要来得特别早。当他们讽刺中年人的保温杯的时候,他们真正想说的,可能是自己这一代人未来连端保温杯的资格都没有。如果他们也能按部就班地端起保温杯,谁会在乎别人的保温杯里泡的是枸杞还是菊花。
作为60后的尾巴,我的大学同学在一篇谈邓文迪的文章里写道:“培育了邓文迪以及其他富豪(比如马云、赵薇)的是青少年时代的中国,那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中国,现在是永远回不去了。”
多么骄傲,虽然我们这代人无可避免地步入中年,隐忍着真正的中年危机,但是我们经历过那个“青少年时代的中国”。那个因为赢一场球大学生就上街游行的中国,那个完全不计较个人得失而追求知识追求真理的中国,那个写诗的中国。我也曾经暑假跑去别的城市,随便踢开当地高校一间宿舍,冲里边素昧平生的留守同学喊“我是诗人,我要吃饭”,然后二话不说我们就出去吃饭喝酒了。那个存在无限可能的青少年的中国,永远留在历史中了。它不属于85后甚至80后,它展现给年轻一代的,只是沉重的肉身,后不见来者。
世界并不公平。并不是每一代人都可以任性地写诗,然后沉默地老去。
我家小区改造工程断断续续干了快两年了,那么点破事,完工仍然遥遥无期。这里边有层层转包的原因,走马灯换了无数个施工队。我注意到,不论哪支施工队,几乎看不见40岁以下的农民工。慢腾腾地挖沟,像蜗牛一样爬上施工架,摇摇晃晃推着小车。我就琢磨,年轻人都去哪里了?同样的活儿,不同年龄的人干,效率真是天差地别。如果这也算GDP,这个国家的GDP增速怎么可能不降下来呢?
远离了青少年时代,这个国家正在老去。最新数据,中国人的中位数年龄是36岁多,几乎已经追上美国,而美国人的生育率可比我们高得多。老人可以撒手,最多跟你抢抢马路和篮球场。中年人可以沉默,可以默默把保温杯藏起来。这个国家未来的压力,会压在今天呐喊中年危机的一代人身上。
保温杯,只是这个时代和这个国家的隐喻。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