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4:56:19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单位新闻发布权威操作手册)
1. 前期准备:精准定位与内容打磨
选题策划
核心方向:紧扣人民网定位,聚焦民生政策、社会治理、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领域(如乡村振兴典型案例、基层医疗改革成效)。
避坑提示:避免泛泛而谈,需有具体案例支撑(如“某县‘数字大棚’带动3000农户增收”优于“农业科技发展”)。
内容撰写
结构规范:采用“导语(5W1H)+ 主体(数据/案例)+ 结论(政策意义/社会价值)”三段式。
语言要求:避免宣传式表述(如“我司产品领先行业”),改为客观陈述(如“某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获3项专利”)。
2. 投稿渠道选择:官方路径与优先级
主流投稿入口
渠道类型 | 适用场景 | 操作要点 |
---|---|---|
人民网地方频道 | 地方性新闻、基层治理案例 | 通过属地频道“投稿邮箱”提交(如人民网河南频道“hn@people.cn”),标题标注【地方投稿】。 |
人民网强国论坛 | 政策解读、热点评论 | 注册论坛账号,在“我要发稿”板块提交,需关联近期政策文件(如引用政府工作报告原文)。 |
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 民生问题反馈、政策建议 | 以单位名义实名提交,需附单位公章及联系方式,内容需包含问题现状与解决方案。 |
3. 投稿操作全流程
步骤1:注册认证
单位需提交营业执照、媒体合作授权书(如委托第三方投稿),个人投稿需提供身份证及工作证明。
步骤2:格式规范
段落≤5行,重点数据加粗,每段配1个案例(如“某社区引进AI护理机器人,老人跌倒响应时间缩短至2分钟”)。
引用权威来源(如“据国家统计局数据”“《XX政策》第X条”)。
标题:20字内,突出核心价值(如《某省“银发经济”试点:养老服务覆盖率提升40%》)。
正文:
步骤3:提交与跟进
通过官网“投稿系统”上传文档(推荐PDF格式),邮件投稿需在标题标注【投稿】+ 标题。
处理周期:普通稿件3-7个工作日,加急稿件(如突发事件)需附单位盖章说明,处理周期缩短至24小时。
4. 审核反馈与优化
反馈类型:
通过:收到邮件通知及稿件链接(如人民网河南频道首页“社会”板块)。
修改建议:编辑会通过电话/邮件反馈(如“数据需补充来源”“案例需具体到县区”)。
未通过:常见原因包括“选题重复”“内容广告化”,需调整后重新提交。
1. 投稿前“三查”原则
查平台定位:
人民网:民生政策、基层治理;新华网:国际国内重大事件、权威数据;光明网:文化思想、理论评论。
查选题价值:
政策类:发布后48小时内解读(如《XX条例》出台后24小时提交分析稿)。
社会类:聚焦痛点(如“00后就业难”需结合具体行业数据)。
查格式规范:
标题禁用夸张词(如“震惊”“必看”),正文禁用网络流行语(如“yyds”“绝绝子”)。
2. 投稿“四不碰”红线
不碰敏感话题:
避免涉及宗教、军事机密、未公开政策(如“某地拆迁补偿标准”需等官方通报)。
不碰广告嫌疑:
禁用“第一”“领先”等绝对化表述,企业稿件需隐去品牌名(如“某新能源车企”改为“某头部车企”)。
不碰低质内容:
拒绝拼凑稿、洗稿稿(如抄袭地方媒体报道),需有独家数据或案例。
不碰时效过期:
政策解读类稿件超72小时、活动报道超24小时,通过率下降80%。
3. 投稿后“三跟进”策略
跟进审核状态:
投稿后3天通过官网“投稿系统”查询进度,避免重复提交。
跟进反馈修改:
编辑提出修改建议后,需在24小时内返回修订稿(如补充数据来源、删除主观表述)。
跟进传播效果:
稿件发布后,通过“人民网数据平台”监测阅读量、评论数(如阅读量<1万需分析选题问题)。
4. 常见“坑点”案例分析
案例1:某企业“碰瓷”央媒
问题:在非官方投稿渠道付费发布“专访稿”,标题含“人民网专访:XX企业CEO谈未来战略”。
后果:稿件被删,企业被列入“不诚信投稿名单”。
正确操作:通过人民网“强国论坛”或“领导留言板”提交合规稿件。
案例2:某地方政府“数据造假”
问题:稿件中引用“某县GDP增长50%”,但未标注数据来源。
后果:编辑退回要求补充统计局官网链接,延迟发布7天。
正确操作:正文明确标注“据XX统计局2023年数据”。
1. 选题策划:建立“三级选题库”
一级选题(高价值):
政策落地案例(如“某省‘双减’政策成效评估”)。
科技创新突破(如“某高校攻克芯片卡脖子技术”)。
二级选题(中价值):
行业白皮书发布(需附第三方机构数据)。
民生工程进展(如“某市老旧小区加装电梯1000部”)。
三级选题(低价值):
企业活动报道(需关联行业趋势,如“某车企新能源车型下线”+“碳中和目标下的产业转型”)。
2. 内容生产:打造“央媒级”稿件
数据支撑:
引用权威来源(如“国家统计局”“中国社科院”),避免使用企业自测数据。
案例包装:
采用“小切口+大背景”模式(如“某村卫生室‘AI问诊’试点”+“基层医疗数字化转型”)。
价值升华:
结尾需点明政策意义或社会价值(如“该模式为全国乡村振兴提供可复制经验”)。
3. 投稿执行:分阶段推进
阶段1(0-30天):
聚焦地方频道,每月提交3-5篇基层治理、民生服务类稿件,建立合作基础。
阶段2(30-90天):
尝试向总网投稿,重点提交政策解读、科技创新类深度稿件。
阶段3(90天+):
申请成为“人民网签约供稿单位”,享受优先审核、专题推荐等权益。
4. 效果评估:量化指标与优化方向
核心指标:
发布率(投稿量/发布量):目标≥30%。
阅读完成率(正文阅读时长/总时长):目标≥60%。
转载率(被其他央媒转载次数):目标≥10%。
优化策略:
发布率低:调整选题方向,增加政策关联度。
阅读完成率低:精简段落,增加图表/视频。
转载率低:强化稿件独家性,提供深度分析。
无论是人民网还是其他央媒,其核心诉求是传递“有价值的信息”。单位需以“政策关联度”“社会影响力”“数据可信度”为三把尺,打磨稿件内容,规避广告化、低质化陷阱。通过系统化运营投稿流程,可将央媒发布率提升3倍以上,真正实现“小切口撬动大传播”。
详细介绍一下人民网投稿的通用流程。央媒投稿避坑指南:国家级网站怎么发稿投稿?单位新闻发布必备。本文由 媒介星软文平台 原创,如要转载请获取作者同意,如有需求请滴滴 (媒介星软文平台)。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