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玩虚的,实例来啦,附图!!!
社会化媒体的崛起,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每分每秒都有成千上万的数据在网络上传输,“内容轰炸”“信息过载”的当下,企业想要捕捉自身在不同平台、不同时间段、甚至不同国家的相关信息愈发具有挑战性,从中抓取所有想关注的信息更是难上加难。
就拿策划一场营销活动来说,从前期定指标,中期看变化,再到后期评成效,从头到尾都离不开数据的支撑。
那么,问题来了。
全渠道消费兴起,用户在线上触点增多,如何明确用户画像,解析用户行为?
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极快,怎样对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及时干预?
活动的传播效果如何衡量,消费者的关注点在哪里?
媒体渠道众多,投放效果优劣如何,哪些更优质更有效?
线上化、数字化沉淀了大量碎片化的但也极具价值的用户数据,庆幸的是技术的发展让我们越来越有能力挖掘出这些海量数据背后潜在的巨大能量。
那么,大数据如何在活动营销中发挥指导作用,提升活动效果,驱动业务增长?
采集、打通内外部数据,把握活动先机
对很多企业来说,自身就有一座很大的数据金矿,如用户在产品内的行为数据、CRM系统中的数据等。
对这些数据以及其他平台多个渠道数据的整合和关系计算可以让企业更进一步地了解用户,还原用户画像,知道用户是怎么来的,又可以基于用户转化情况反推广告投放策略。
通过历史数据的追溯我们还可以了解本品或竞品类似活动在几天、几月甚至几年前使用的媒体渠道、传播情况、投放效果等,从而在活动计划阶段就把握先机,明确传播方向。

实时监控活动效果,适时引导、及时干预
社媒时代信息传播迅速,不可控力大大增加,稍不留意就会被放大而引发公共事件,因此,活动进行期间的数据监控很有必要。
对活动分天声量趋势、声量分布渠道、活动热门话题、消费者重点反馈内容、正负面讨论词云等维度的分析可以让我们从不同角度对活动进程实时追踪,对活动情况有全局全方位的认识,以便适时引导舆论风向,一旦有危机出现,也能尽早扼杀在摇篮里。

对竞品同期活动效果的监控,分析其近期传播策略,也能让我们做到知己知彼,及时应对。

深度复盘活动,沉淀数据资产
活动下线后数据复盘的重要性同样不容忽视,对于不同时期进行的类似活动甚至相同活动,要做好活动数据的存档,总结规律,沉淀为企业自身的数据资产。
通过对活动数据的定量(包括提及次数、潜在触达、互动数量等)和定性(包括情感属性、变化趋势等)分析等衡量活动效果;通过对浏览量、互动数、传播内容与传播路径分析等评估KOL表现;通过新增粉丝来源、属性、地域分布等了解用户特征、行为差异。

当然,我们也可以从趋势主题、媒体曝光量、情感分析、媒体份额占比等看出活动的亮点与不足。

对大数据的洞察与利用,有利于助力品牌充分利用资源,挖掘到合适的圈层,真正把声量转化为实打实的成交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