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高管问我,35岁以上职场人感到危机的本质是什么?我想了想,说了3个字,“性价比”。
35+焦虑的问题,近些年来一直被热议,而身处招聘行业的我们,更是发现它是真实存在的。
说一个很现实的现象,如果一个人工作时间越长,越到不了一个核心的位置,就很容易被裁,因为这些工作很容易被职场新人所替代,而且人力成本低很多。
比如,一个在外企干了10年的人,年收入可能已经七八十万,但一个大学生就可以干同样的活,为什么企业要花10倍的价格。
互联网的进入,用十年的时间影响了一大代人,曾经刚刚进入这个领域的25岁的人,现在刚好已经35岁。
而在这10年的时间里,因为行业本身的高速发展,误导了很多人的就业观。有些人跑来跑去、跳来跳去,真正沉淀的东西就会少很多。以至于如今高不成低不就,不知道该怎么办了。
尤其是在互联网行业如今趋于理性后,更多企业用人会更冷静。互联网的特点是特别年轻,变化特别快,如果没有这种对新生事物的触角,年纪大一点就会跟不上。
再加上,30+之后大部分人都处在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情况中,精力就会被分散,没有时间精力去思考和学习,触角的灵敏度就肯定没有年轻人那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