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欢迎光临媒介星发稿平台!

注册 登录
天 津 北 京 广 州
18979480970
当前位置:媒介星发稿 > 新闻资讯

【时文选粹】媒介化语境下,如何远离抄袭形构经典

时间: 2020-01-07 17:25:29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编者按

刘勰《文心雕龙》有言“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藻雪精神”,即“疏通文思,务必虚静,疏通阻碍,洗涤精神”。其大意是说建构经典,甚至是笔之为文,都需要摆脱杂念,以纯粹之心来将深思灵韵行之于心,既而行之于手。但是,在当今媒介化语境下,商业写作会给写作者带来一夜成名的荣耀,使写作者获得盆满钵满的收益。在名利双收的诱惑下,写作者多将“抄袭”作为手段,把“速成”当成目标,而对“精思傅会,十年乃成”敬而远之。然而,以“抄袭剽窃”形构的经典与以“精思傅会”建构的经典,孰为真经典,不言而喻。

媒介化语境下,如何远离抄袭形构经典

(标题即论点,以疑问句凸显内容。)

①近来,影片《少年的你》热映,但随之而来的,是原著深陷“融梗”“抄袭”的舆论旋涡。无独有偶,第21届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作品《古董》因涉嫌大段抄袭网络小说《碎玉投珠》,被主办方《萌芽》杂志社取消成绩,并收回获奖证书。联想过往几年《锦绣未央》等多部文学作品因抄袭而引起的盛大“口水仗”,甚至最终对簿公堂,我们不禁感慨万千。(开篇列举典型事例,引出近来文学作品抄袭现象频发的社会现实。)

②回溯众多被曝光的抄袭事件,媒介化语境是其发生的共性前提。在这一语境下,写作的门槛降低,写作人数、作品数量增长迅猛;作者、作品受媒介影响渐深,认为如无充分的媒介传播,很快就会“沉底”;读者化身用户,自带流量,参与写作的可能性增强,等等。由此,人们获取知识的自由度、平等度提高了,文艺文本的获得和传播变得较为容易。通过媒介形成热点、卖点的可能性,更是以几何倍数增长。写作也不再是个人的闭门造车,而成了大家的事。它依媒介而生,触媒介而存,在本质上演化成了动态的社交行为。这虽然为写作带来了诸多便利,却也降低了抄袭的难度。同时,也使抄袭、剽窃等行为更容易被聚焦和曝光。媒介化语境下,写作的公共化、敞开性等特点,逐渐凸显。(现实性分析。抄袭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一:在媒介化语境下,写作在本质上演化成了动态社交行为,抄袭难度降低,抄袭行为更易被曝光。)

③而在另一个层面,媒介化语境下写作的跨平台、跨媒介传播特性,以及背后庞大的粉丝群体,使得文学作品极易演化为文化创意产业的“脚本”。《琅琊榜》《后宫甄嬛传》等作品的影视改编,《诛仙》《斗破苍穹》等作品的游戏改编,就说明了这一点。常见的事实是,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写手,因粉丝的追捧而一朝成名,变得洛阳纸贵。随之而来的,是各类版权开发,以及盆满钵满的收益。这样的市场效益,再加上众多写作平台、媒介等关于福利制度、作家富豪榜、IP榜等的宣传,写作与利益有了更深刻的勾连。写作诉求的功利化成为一种常态,熙熙皆为利来,攘攘皆为利往。问题是,这种功利化的写作诉求,若能与作者的才情相匹配,那么就可以顺势而为,但假如名不副实、临渊羡鱼,就容易出现模仿、抄袭等行为。(抄袭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二:媒介化语境下,功利化写作成为常态。以《琅琊榜》《诛仙》等文学作品成功改编为影视或游戏作品为例,论证了写作与利益深刻勾连。)

④媒介化语境下,写作与利益的深度勾连,使得商业写作成为潮流,这虽然为当前的文艺原创打了鸡血,却也在一定程度上,消解了文艺本应有的崇高与神圣,使得许多人对写作失去了敬畏。对于不少写手来说,写作就是码字,是获取名利的工具。这种“无畏”,使得他们只看到写作的潜在经济效能,而忽略了其“别才”“别趣”特性。于是,由“无畏”而致“无谓”,没有生活积累没关系,模仿、化用就是;没掌握写作技巧也没关系,有各类写作教程和范文,致敬、拿来就是;题材不熟悉也没关系,总有熟悉的,有刻画精致的,拷贝、粘贴就是。当不再心存敬畏,由模仿、致敬就会走向创新的焦虑,直至突破写作底线。

⑤反观我国古代,文艺写作讲究“言志”“缘情”,被视为“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世”,需要慎之又慎地对待。谈到写诗,贾岛说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晋书》记载,左思创作《三都赋》时,花费了十二年来构思;柳宗元自述,作文时“未尝敢以轻心掉之、以怠心易之、以昏气出之、以矜气作之”;曹雪芹写《红楼梦》,则是“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凡此种种,皆是这种文艺精神之体现。对大多数古代文人而言,写作是虔诚的志业。拥有神思与灵韵,从“形之于心”到“形之于手与口”,既需要“伫中区以玄览,颐情志于典坟”,更需要“心斋”“坐忘”“用志不分”,对写作保持敬畏之心。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现实的面向、敬畏的态度、严谨的诉求,这些古圣先贤的写作,才有着恒久的穿透力,从而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中,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而那些失掉敬畏之心,有抄袭、剽窃行为的作者,则会被冠以“文抄公”之名,背负起写作伦理的刑罚,断送自己的前途。(抄袭现象频发的原因之三:媒介化语境下,商业写作消解了文艺的崇高与神圣,许多人对写作失去了敬畏之心。古今对比,论证深入,旁征博引,文采斐然。)

⑥因此,站在当下,今古对照,面对不断被曝光的抄袭事件,我们固然要寻绎其发生的原因,看到其背后的媒介生产逻辑,对抄袭行为保持警醒,但也没必要过分紧张,对原创的前景充满怀疑。在正视媒介深刻影响的前提下,我们应该通过何种办法,来更好地提升创作水平,孕育更多的精品力作?个人认为,舆论引导、制度规范等都比较关键,但最重要的,是作者德行才情、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一点,正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中对“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的总结,即致虚极、守静笃、远功利、知敬畏、富学识、练词藻等等。只有这样,才能在媒介时代,使写作真正有根可依,为未来经典的产生奠定基础。(照应标题,提出解决办法。)

来源:2019年11月25日 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

作者:西南科技大学中文系教授 周冰

【时代警语】

从某种意义上说,正是有了现实的面向、敬畏的态度、严谨的诉求,这些古圣先贤的写作,才有着恒久的穿透力,从而在历史、现实和未来的维度中,建构起自我的经典性。

【思维串联】

【考点精练】

1.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先提出“文学作品涉嫌抄袭”的问题,然后分析原因,最后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层层深入,逻辑清晰。

B.文章论证方法多样,说理透彻。作者在文中采用了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和引用论证。

C.文章善用举例论证。作者以“贾岛、左思、柳宗元、曹雪芹”为例,论证了古代文人以写作为虔诚的志业。

D.文章构思精巧,详略得当。作者在文中用较多笔墨论述了解决问题的途径,而分析问题背后的原因则一笔带过。

2.读写一体化训练 (开放性试题)

谈到写诗,贾岛说自己“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晋书》记载,左思创作《三都赋》时,花费了十二年来构思;柳宗元自述,作文时“未尝敢以轻心掉之、以怠心易之、以昏气出之、以矜气作之”;曹雪芹写《红楼梦》,则是“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根据以上事例,请谈谈在当今媒介化语境下如何避免抄袭行为,不少于300字。

【相关链接】

党员干部须谨记 为文“不偷”是为真

时下,在不少领域都能看到抄袭现象:广告抄袭创意,影视剧作抄袭剧情,发表论文整段复制……就在前不久,中央环保督察组向河北反馈“回头看”以及专项督察意见指出,河北廊坊市固安、永清等县制订的整改方案照抄照搬、敷衍应付。而在此之前,江西省广昌县党史办党支部书记钟某和县房管局党组书记刘某在县委巡察组进驻时所作的表态发言,几乎一模一样,被网友讽刺“英雄所搜略同”。如此“抄袭”,已不仅仅是文风问题,而是作风出了问题。

《现代汉语词典》对“抄袭”有两个解释: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作自己的;不顾客观情况,沿用别人的经验方法等。对于“抄袭”,古人一般称为“文抄公”“文贼”。不管是照抄照搬,还是“洗稿”式抄袭,都与“偷”脱不了干系!

偷什么?把别人的智慧结晶当作自己的。心得体会、会议讲话、年终总结……对“文抄公”来说,文章一大抄、无所不能偷。如果把别人的好文章抄写在自己的笔记本上,哪怕抄十遍百遍,也不算偷,那叫学习。如果不是自己的却“拿来”占为己有,那与做贼无异。

怎么偷?偷有三六九等,唐代《诗式》文中把“偷”诗划分为偷语、偷意、偷势三个层级,“偷语,最为钝贼”“偷意,事虽可罔,情不可原”“偷势,才巧意精,若无朕迹”。作者对直接复制表示了鄙视,对抄袭观点也表示不可原谅。

从哪里偷?“文贼”惯用互联网搜索工具,这是现代版的掩耳盗铃。稍微“聪明”一点的人,会从发行量小的报刊或内部资料偷,打打时间差、地域差,比较隐蔽。

党的七大上,毛泽东号召大家“讲真话,不偷、不装、不吹”。他说,“什么叫不偷?我曾经看到这样的事情,人家写的整本小册子,给调换上几个名词,就说是自己写的,把自己的名字安上就出版了。不是我的,拿来说是我的著作,这是不是偷?呀!有贼。我们党内也有贼,当然是个别的,很少的。这个问题历来就有的,叫做抄袭。这个事情不好,这是不诚实。”

文风是态度,文风是作风。一动笔就想着怎么偷,“假”的不仅是文,还有这个人。对文章上的“剽窃”“造假”不以为然乃至习以为常,“信”就会成为大问题。文不可信,文品很坏,人岂可信之?人品又能高到哪里去呢?

文风不是小事,文风连着党风。“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这里的发言包括在文章中提出观点、作出论断。不出门调查,闭门搞抄袭,只要“功夫深”,或许还能凭借这样的“政绩”受褒奖、获赏识,岂不荒唐?可现实中这样的人和事,并不鲜见。这警示,若不狠刹抄袭风,任凭“Ctrl+C”“Ctrl+V”大行其道,就会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进而败坏党风政风。

党员干部须谨记,为文“不偷”是为真。


联系我们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上一篇: 社交媒介
下一篇: 销售:广告媒介行销中成功与失败销售的差异(下)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

注册会员 尽享全网3万多家媒体资源!

18979480970 工作日:9:00-18:00
周 末:请联系客服
资源多 价格低 速度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