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0-12-31 14:25:42 作者: 媒介星软文平台
月子中心&妇产医院行业专业研究进展调研报告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支持下,中国社会资本办医蓬勃发展,通过多元办医增加了医疗卫生资源,缓解了供需矛盾,满足了大众多层次多元化需求。根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民营妇产专科医院机构数量为民营专科医院之首,且民营妇产专科医院收入规模远超公立妇产专科医院。民营妇产医院经过早期建设的优胜劣汰后,近些年一些定位中高端的民营医疗机构已获得产妇和医疗主管部门的深度信任,重塑了行业的竞争格局,成功获取了中、高收入人群的认可,倒逼公立妇产医院在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一方面,在资本的助力、政策的支持下民营妇产医院蓬勃发展,但另一方面妇产医疗服务行业整体规模的扩容受制于适育年龄人口的减少及生育意愿的降低。机遇与挑战并存,民营妇产医院发展的制胜要素为哪些,投资机会在哪里?
本报告将通过系统性行业研究,研判民营妇产医院未来发展趋势,从而在研究各个细分领域的优势企业开展服务内容,为医院整体规划做调研准备
1、 行业概述
1.1 行业发展历程
我国妇产医院早年由公立医院主导,但我国卫生资源十分短缺,公立医院的垄断地位影响了医疗服务体系整体结构的合理布局,也难以满足居民日益多元化的医疗服务需求。2013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形成以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为主体、营利性医疗机构为补充,公立医疗机构为主导、非公立医疗机构共 同发展的多元办医格局",从健康服务业的角度吸引社会资本进入医疗市场,充分促进了我国民营医疗机构的发展。
由于早期以产科为主导的妇产医院所需的硬件投入相对较少,资本进入门槛较低,因而早期民营妇产医院鱼龙混杂。但民营妇产医院经过优胜劣汰,近些年一些定位中高端的民营医疗机构已获得产妇和医疗主管部门的深度信任,重塑了行业的竞争格局。民营妇产医院的崛起适度缓解了公立医院病床紧张的问题,成功获取了中、高收入人群的认可,倒逼公立妇产医院在就医环境和服务质量上的提升。
1.2 行业发展现状
1.2.1 我国医疗行业发展现状
(一)医疗机构规模不断扩大
我国医疗机构数量整体上呈增长趋势,根据国家卫健委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末,我国有医疗机构99.74万个,比上年的98.66万个增加了1.08万个,涨幅为1.09%,其中:医院增加19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增加10615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减少1863个。截至2018年末,我国医院数达3.3万个,其中:公立医院1.2万个,民营医院2.1万个。与2017年相比,公立医院减少265个,民营医院增加2218个。
(二)床位数呈现较快增长速度
随着医疗机构规模的扩大,床位数需求量越来越多。2010-2018年我国医疗机构床位数逐年增长,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有840万张,较上年增加5.79%。其中,医院651.97万张,较上年增加39.92万张,占全国医疗卫生机构床位的77.62%;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8.36万张,较上年增加5.51万张,占比为18.86%;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7.44万张,较上年增加1.18万张,占比为3.27%。
(三)门诊量和住院量逐年增长
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总诊疗人次从2010年的58.38亿人次增长到2018年的83.08亿人次,复合增长率为5%。2018年,全国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诊疗人次达到79.78亿人次,同比增加1.30亿人次,增幅为1.66%;入院人数2.54亿人,比上年增加1017万人,增幅为4.16%。
(四)卫生总费用稳步增加
全国卫生总费用随着医疗机构的增加而增加。2018年全国卫生总费用达59121.91亿元,较上年增长12.40%。其中,政府卫生支出16399.13亿元,占总费用的27.72%;社会卫生支出25810.78亿元,占比为43.66%;个人卫生支出16911.99亿元,占比为28.61%。
1.2.2 我国妇产专科医院发展现状
(一)民营为妇产专科医院的主要组成部门,并呈现高速增长态势
参照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对医疗卫生机构的分类,本文阐述的妇产专科医院不包含综合医院中的妇产科以及妇幼保健院。从妇产专科医院机构数量来看,我国妇产专科医院近年来发展较快,2010-2018年妇产专科医院机构数由398家增长至807家。其中,公立妇产专科医院机构数略有下降,民营妇产专科医院发展迅猛。2010-2018年期间,民营妇产专科医院数量以年均11%的复合增长率增至748家,机构数占全国妇产专科医院的93%。
表1:2010-2017年我国妇产专科医院机构数 来源:国家卫计委
图1:2010-2018年公立与民营妇产医院机构数对比 来源:国家卫计委
(二)民营妇产专科医院单院规模有限,床位数多集中于0-99张
从妇产专科医院整体来看,床位数多集中于0-99张。由于民营妇产医院的快速增长,驱使妇产医院整体床位数大幅提高,尤其是50-99张床位规模增速较快。由此推断,近年来新建的多数民营妇产专科医院的床位数集中在50-99张床位之间。
表2:按床位数分组的妇产专科医院数量 来源: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
(三)民营妇产专科医院病床使用率较低
虽然近年来妇产专科医院机构数大幅增长,但自2012年起我国妇产专科医院床位使用率呈下滑趋势(2015年病床使用率大幅减少主要由于生肖羊年所致)。根据实地调研,公立妇产专科医院病床使用率通常在85%以上,所以整体妇产专科医院病床使用率的降低主要由病床使用率较低的民营妇产专科医院所致。
从医院性质及等级来看,我国妇产医院床位使用率存在较大差异。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妇幼保健中心(北京)于2013年调研了北京、深圳、武汉和成都四个城市的48个区(县)318家助产机构,发现各城市公立三级助产机构均是产科床位使用率最高的机构类别,基本达到92%以上,各城市公立一级及未评助产机构和民营医院产科床位使用率均相对较低,其中公立一级及未评助产机构以武汉市最低(29.25%),民营医院以北京市最低(41. 64%)。
民营妇产医院病床使用率较低,一方面原因在于需求端并未爆发,近年来新生儿数量较为稳定,而供给端的民营妇产医院机构数增长较快,由于受制于品牌、信任度等影响,民营妇产专科医院并未有效抢占市场份额;另一方面在于民营妇产医院提供较为高端的医疗服务,从实地调研来看,民营妇产医院病床使用率近年来存在结构性调整,其普通病房的病床使用率正在降低,而VIP病床使用率逐年提高,越来越多的产妇选择VIP单间服务,一些较为领先的民营妇产医院VIP病床使用率可以接近85%。
1.3 行业发展趋势
(一)医疗服务回归人本化
医疗本质上属于服务行业的一个分支,但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以公立医院占据主导地位,公立医疗资源的稀缺性带来了医护人员忽视服务意识的后果,由于产妇相较于其他病患对服务体验有着更高的要求,导致患者在诊疗以外的服务诉求难以得到满足,造成供需失衡。中高端民营妇产医院在市场需求的驱动下近些年快速增长,相较于公立妇产医院,它们在硬件设施、医患沟通、服务流程、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有着更好的体验。
如美中宜和、莲池医院等医疗机构设有LDR一体化产房,打破公立医院传统的待产及分娩分开的模式,待产分娩一体化的设置使客户无需在待产室与产房之间更换;一贯制VIP产科服务,实施签约专家一对一服务,产前、产时、产后由签约专家领衔团队负责到底,所有服务包括产检、四维、化验、候诊等在专区一贯制完成;住院日志使产妇及家人对住院期间的医疗活动了如指掌,推动互动医疗的文化。因此,提供高水准的医疗服务成为民营妇产医院发展的基础。
(二)无痛分娩在民营医院高度普及
分娩镇痛方法包括非药物性镇痛和药物性镇痛两大类。非药物性镇痛包括精神安慰法、呼吸法、水中分娩等,但镇痛效果较差;药物性镇痛包括笑气吸入法、肌注镇痛药物法、椎管内分娩镇痛法等。椎管内分娩镇痛是迄今为止所有分娩镇痛方法中镇痛效果最确切的方法,全程由有经验的麻醉医师进行。
从医院种类看,无痛分娩在大城市妇产专科医院、私立医院开展较多。华东地区专科实力较强的妇产医院,椎管内分娩镇痛率达30.77%,为全国各地区最高,但也只有欧美国家水平的一半。我国公立医院开展无痛分娩的制约主要来源于①麻醉医师的短缺;②无痛分娩收费低,医院缺乏激励机制;③孕产妇、家属对无痛分娩的认知程度较低。当前我国麻醉医师的短缺是很多公立妇产专科医院—尤其是综合性医院无法开展分娩镇痛的最主要原因。
调研显示,和睦家分娩镇痛率在90%以上,美中宜和的分娩镇痛率在99%以上,莲池医院分娩镇痛率在85%以上,无痛分娩在民营妇产医院的高普及率已成为产妇选择分娩医院重要的考量因素。
(三)业务范围高度延展
由于适育年龄人口的减少、生育意愿的降低以及孕产妇对于生产体验和康复更高的要求,妇产医疗机构的业务范围正在逐步拓展,服务内容覆盖孕前、孕期、妊娠、产后和育儿阶段,如孕前生殖系统与遗传病基因的筛查、辅助生殖、孕中基因检测、产后康复中心、脐带血储存、儿童医疗,业务范围的拓展极大的促进了妇产医疗机构收入和利润的提升。
图3:妇幼医疗业务延展性 来源:德勤研究
以月子中心为例,经过多年的发展,月子中心以其专业性与系统性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数据,2019年我国月子中心市场规模约160亿元,2010-2019年复合增长率达36%。
2、 行业规模
2.1 妇产专科医院收入规模
我国妇产专科医院高速发展,2010-2018年,整体收入规模由87.38亿增长至353.32亿,复合增长率高达19%。
图4:妇产专科医院收入及增速 来源:国家卫计委
从医院性质来看,妇产专科医院整体的收入增长由民营驱动,收入结构中民营妇产医院占比约为整体收入的90%。其2013-2018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9%。
图5:公立与民营妇产专科医院收入规模与增速 来源:国家卫计委,
2.2 妇产科与月子中心整体市场规模
以下模型中妇产科收入规模包括综合医院妇产科与专科妇产医院妇产科收入。截至2018年,预计我国产科收入规模为1118亿元,妇科规模559亿元,考虑到月子中心发展迅猛,基于前瞻产业研究中心数据测算,2018年月子中心收入规模达125亿元,使得我国妇产科及月子中心整体市场规模达到1803亿元。
3、 行业驱动力
2016年全国放开"全面二孩"政策,但两年间生育政策开放的红利消退的迹象已经显现,2018年出生人口较2016年减少了263万,从分娩量上来看,妇产专科市场扩容空间不大,人口生育意愿的萎缩制约了行业的发展速度,但国民收入及生活标准的提升、产妇年龄结构性调整带来了需求提升、妇产医院产业链的高度延展仍驱动着行业的发展。
根据BCG咨询预测数据,出生人口在2020年将达到稳定,且中产及富裕阶层家庭数量依然不断增长,并将从2016年的1.01亿增加至2030年的2.28亿。《中国妇儿医疗结构白皮书》的调研显示,老牌高端妇儿品牌和睦家,于2017年11月实现了单月收入过亿。可见妇产医疗市场不缺需求和购买力,中高端妇产的供需缺口实际上是在不断扩大的,市场缺少的是医疗水平过硬、管理能力领先、服务质量优良的妇产医疗机构。
3.1 收入水平提升驱动医疗消费升级
根据统计年鉴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长迅速,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了约40倍。人均卫生费用支出由2010年的1490元增长至2018年的4237元,复合增长率达到14%,远高于人均GDP增速。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快速增长和医疗技术的高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随之提高,将极大地促进行业发展。
高收入人群对医疗服务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越来越多。根据贝恩公司披露,随着我国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高净值人群于2018年已经达到了229万人,过去10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2.3%。根据2017年德勤对中国消费者的医疗满意度调查显示,仅有21%的消费者对目前的医疗服务体系满意。高收入人群对高端医疗在诊疗流程、医生团队、服务质量上有着更高的要求,为高端医疗的发展创造了市场需求。
3.2 产妇年龄结构性调整带来的服务需求提升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育龄妇女年龄、孩次的生育状况抽样调查显示,产妇的年龄已出现结构性调整。在历年抽样的近2000名产妇中,30岁以上产妇的占比已由2011年的25.60%提升至40.51%。此外,根据卫计委生育基层指导司介绍,符合两孩政策的9,000万夫妇中,有60%是35岁以上的高龄产妇。《民营医院医疗消费需求现状及发展》对高端私立妇产医院的高消费对消费者进行了筛选,月收入在10,000-50,000元的消费者更倾向于选择高端私立妇产医院。高龄产妇相对而言收入水平较高,对分娩体验有着较高的要求,更倾向于选择中高端妇产医院。
表3:产妇年龄分布(抽样数据) 来源:国家统计局
图6:15-29岁及30-40岁产妇占比(抽样数据) 来源:国家统计局,
扫一扫,添加好友!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本站的观点和立场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同本网站联系的,请邮件联系2290/781984@qq.com
全网媒体直线发稿、24小时自助发稿平台、助您提升营销效率!